2023年04月21日
第04版:04

农历三月三 荠菜赛灵丹

◆杨果平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暖花开,正是采摘食用荠菜的好时节。荠菜被称为“报春菜”,其茎叶碧绿鲜嫩,既可以凉拌、烹炒、煲汤,还能包饺子、做馄饨,吃起来清香爽口,营养美味;同时,荠菜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疗佳品,具有健脾和胃、疏肝明目、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润肠通便等功效,因此,民间又有“农历三月三,荠菜赛灵丹”之说。

俗话说:“麦苗没老鸹,荠菜发新芽。”初春时节,当大多数草木还是一片枯黄的时候,荠菜便先春而萌,它匍匐在地面上,叶片呈浅褐色,经春风一吹,便开始返青。一场春雨过后,其羽状的齿叶就会变成嫩绿色,并逐渐舒展开来,如同放大了的绿色雪花,一团团、一簇簇,在春光里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此时采剜的荠菜叶肥汁嫩、口感清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故享有“春天第一鲜”之美誉。

美食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写道,用新鲜荠菜焯水切碎,和香干细丁同拌,具有园种蔬菜所缺少的清香。很多时候,妈妈也会把荠菜焯水后,供儿女们凉拌下饭。老人常说,开春阳气升发,此时人体肝火大,吃荠菜可消火去燥解春困。父亲平时也爱小酌几口,荠菜拌豆腐干就是一道最好的下酒菜。将荠菜洗净沥干,用开水焯一下,切成丝放入切细的豆腐干里,拌上适量的食盐、姜末、酱油、香醋和香油,自是鲜嫩清香,原汁原味,弥漫着满满的春野气息。

荠菜是一种“百搭菜”,食法多种多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荠菜美食,什么样的烹饪方法都能被荠菜完美驾驭。

荠菜清炒,那是早晨喝小米粥时最好的佐餐;而在春困乏味的午间,荠菜可与嫩豆腐、香菇等一同煲成荠菜豆腐羹,菜色一青二白,入口绵软甘香;或打入鸡蛋、淋上香油,烧个绿绿黄黄的荠菜鸡蛋汤,再配上热腾腾的馒头,吃得齿颊留香,开胃提神。妈妈告诉我,做荠菜蛋汤时,荠菜不需要切碎,待水烧开后,直接放进锅里,然后打入搅均的鸡蛋,再撒点盐,放些香油。起锅后,嫩绿的荠菜与金黄的蛋花相间,绿绿的,黄黄的,嫩嫩的,看上去倍感赏心悦目,舀一勺入口,荠菜的鲜香与鸡蛋的嫩滑交织在一起,鲜美无比,令人垂涎。

然而,最受人们喜爱的还是荠菜饺子。记得年轻的时候,每到春天,妈妈下地时总会带上一把小铲子,遇到嫩生生、绿油油的荠菜就迫不及待地挖回来。妈妈说,她最喜欢去麦田里采挖荠菜,因为麦田里的荠菜长得肥嫩干净,再就是麦地比较松软容易采挖。做荠荠馅料时妈妈还有一些诀窍。比如,荠菜的茎叶特别鲜嫩,轻轻一碰就会折断,因此择菜时需要慢慢地把每片老叶摘除,清洗的时候也不能用力搓揉,以免荠菜鲜嫩的汁液流出,影响口味和造成营养流失。尤其是做饺子、馄饨馅料时,洗好的荠菜需要沥干水分,切段时也不能切得太碎,以免馅料太稀太腻;然后,还要再剁上点猪肉,放入适量的虾米、炒鸡蛋及调料,这样做成的馅儿更鲜美。包好的荠菜饺子下锅煮熟后,皮上会透出浅浅的绿色,一口咬下去,满口是醇醇的荠菜香,既减了猪肉的肥腻,又增了荠菜特有的味道,那种香气四溢的鲜味,那种酣畅淋漓的美感,绽开了味蕾,充盈在舌尖,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不愧为春日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荠菜作为春天第一鲜,虽然鲜美可口,令人屡吃不厌,但采挖与食用还颇有讲究。其实,采挖荠菜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一般天然野生荠菜,都在沟畔、田埂上胡乱地匍匐生长着,一锹铲得浅了,荠菜容易散架,不好挑拣;铲得深了,粘带的泥土多,不易洗净。要用小锹挨着荠菜的根,薄薄地铲一下,再用手拢住整棵荠菜,轻轻一拔,微微地甩一下泥土,整个荠菜就完整地挑出来了。

事实上,荠菜不但是春菜里的鲜味代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自古以来,荠菜就有“菜中甘草”的美誉,又有“护生草”“净肠草”之称,可见其药用价值历来就被医家所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荠有大小数种”,皆“味美”且“明目、益胃。”《千金食治》曰“杀诸毒、根主目涩痛。”《名医别录》言“主利肝气,和中。”《食经》中说“补心脾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从传统医学观点而言,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肝护肝,顺应四时,春季常吃荠菜更有助于疏肝理气明目。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在荠菜飘香的日子里,到乡野里走走,既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又能挖些荠菜尝鲜,大自然纯美的气息伴着荠菜独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非常有利于养生保健。大好的日子,携家人走进春天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舌尖上的“春之味”吧!

2023-04-21 2 2 今日阳城 content_5334.html 1 农历三月三 荠菜赛灵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