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平
从小到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自己是伴着淡淡的书卷香,悄无声息地进入梦乡的。
暗夜长长,一盏孤灯,坐在书桌前,或者干脆就躺在床上,静静地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不论是驰名中外的名著,还是横贯古今的小说,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戏剧,只要书籍捧在手里,我都愿意去阅读,去体会阅读的过程,享受阅读带给我的快乐。
随着书中一个个跳跃的文字,我便踏上了读书的路途。书中故事里的悲欢离合,让我感到既新鲜又震撼,有时,不禁停下来独个思索,体味人生的沉浮、体验着它们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世界正沉沉地睡去,书香、风声潜入夜晚,怎么能不感到惬意呢?
阅读,是了解前人的过往经历的一段道路。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跃然纸上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模样不同性格的苏东坡,感受到的是他人生态度的豁达与开阔。被贬黄州,面对人生的浮沉,他纵然有过哀伤,但更多的是选择坦然;在和朋友夜游承天寺的时候,他发出“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深深感慨,此刻的他,寄情山水,也从山水中获得了启迪;在面对着三国的古迹赤壁,他写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名句,他从山水、旧址中终于悟道。从苏东坡的经历来看,他走的每一步无一不是带着血淋淋的伤痛,然而他却将生命的长度与高度伸展、升华,令人无不敬佩。
阅读,是懂得人情世态的一种媒介。读《礼记》和《中庸》,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江湖,并不是每天都在战场上打打杀杀,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与周围的人、周围事物的相处关系,生活是一门大学问,而我们通过读书,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人情就是送礼拍马、世故就是做人圆滑,其实,这样认为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与较低的人打交道,因为,这并不是人情世故的真正精髓。所谓的人情,就是人之常情,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人性。在现实中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一个人是好是坏,那要看其当下的特定环境和具体的客观条件。而《礼记》与《中庸》两本书籍则正好为人们指明了一条良好的道路。《礼记》是生活的规范,《中庸》是做人的原则,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在生活的这片宽广的海洋上自由航行。
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也是读自己。读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寻常茶,非常道》时,仿佛是在和林先生面对面地交流,耳边聆听到的是先生的谆谆告诫,此刻,体会的是林先生笔下那真实的生活经历、悠然的人生态度。对于茶道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光阴的珍惜、对于因缘的不可思议,从那些细腻的文字中,总能被轻轻地点醒,生活最好的状态,不就是亲身经历吗,用心地经历,也用心地热爱。
从读书中,我们领略前人的痕迹,体会人生的世故人情,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读到生活的真谛,读懂真实的自己。我们的人生也许很长,但却因为读书的日子而感到满足和充实,读书是一种遇见,也是一种找寻,遇见不同的生活里的人生经历,找寻不同状态下原有的自己。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人们的读书方式也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变得很丰富,电子书、有声书、影视书籍讲解等纷纷流行,但我依然还是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翻开纸质书籍,静静地阅读,静静地,让书香陶冶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