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1日
第03版:03

阳城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阳城县统计局

202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有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固、稳步向好,开创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61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075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22357万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7808万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136674万元,增长13.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53849万元,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21823万元,增长3.3%;金融业81327万元,增长9.6%;房地产业128500万元,增长1.5%;营利性服务业85991万元,增长6.2%;非营利性服务业272870万元,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4354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7002美元。

图1 2018年~2022年

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4%。

图2  2018年~2022年

全县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985人。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54%。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3196.9公顷,比上年增加738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893.4公顷,比上年增加199.7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5303.5公顷,比上年增加538.3 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94689.7吨,比上年增加6311.4吨,增产 3.4%。其中,夏粮产量 33383.6吨,比上年增加 1182.9 吨,增产3.7%;秋粮产量 161306.1 吨,比上年增加 5128.5吨,增产3.3%。

油料播种面积2110.8公顷,比上年增加2.0%;总产量5309.5吨,比上年减产0.2%。蔬菜播种面积1394.7公顷,比上年增加0.1%;总产量72283.5吨,比上年增产1.7%。水果总产量10657.7吨,比上年增产5.9%。坚果总产量5609.2吨,比上年增产6.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6.7公顷,四旁和义务植树145万株,育苗面积400公顷。

年末牛存栏1941头,比上年增长18.9%。猪存栏 315140头,比上年增长17.3%。羊存栏 61660只,比上年增长10.5%。鸡存栏359万只,比上年增长11.9%。

全年肉类总产量40633.4吨,比上年增长14.0%。禽蛋总产量45343.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阳城蚕茧总产量1676.7吨,比上年增长6.1%。

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2547.4吨,比上年下降2.1%。农用薄膜使用量27.0吨,比上年下降3.7 %。农药使用量84.5吨,比上年下降6.0%。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 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194689.7 3.4

夏 粮33383.6 3.7

秋 粮161306.1 3.3

油 料5309.5 -0.2

蔬 菜72283.5 1.7

水 果10657.7 5.9

坚 果5609.2 6.9

肉 类40633.4 14.0

禽 蛋45343.8 0.0

阳城蚕茧 1676.7 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01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8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0%。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2.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5%,食品制造业下降40.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0.5%,纺织业下降1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4%,医药制造业下降2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1%,金属制品业下降8.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3.0%。

图3 2018年~2022年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2471.3万吨,增长12.8%;洗煤1504.6万吨,下降23.0%;液化天然气71254.5吨,增长1.3%;煤层气43380.7万立方米,增长24.6%;膨化食品1178.0吨,下降63.3%;食醋4035.8吨,下降76.1%;纱2961.0吨,下降24.9%;布590.0万米,下降18.3%;蚕丝73.3吨,下降15.8%;精甲醇5908.0吨,下降88.7%;合成氨22.3万吨,下降22.9%;氮肥14.2万吨,下降21.6%;水泥83.4万吨,增长4.5%;石灰15.4万吨,下降31.3%;商品混凝土35.9万立方米,增长9.9%;瓷质砖5721.6万平方米,增长1.9%;陶质砖1597.1万平方米,增长118.1%;钢结构35614.9吨,增长1.4%;铸铁件4366.0吨,增长0.3%;发电量194.0亿千瓦时,增长9.5%;自来水生产量976.7万立方米,下降18.1%。

表2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2471.3 12.8

洗 煤 万吨 1504.6 -23.0

液化天然气 吨 71254.5 1.3

煤层气 万立方米 3380.7 24.6

膨化食品吨 1178.0 -63.3

食 醋 吨 4035.8 -76.1

纱 吨 2961.0 -24.9

布 万米 590.0 -18.3

蚕 丝 吨 73.3 -15.8

精甲醇 吨 5908.0 -88.7

合成氨 万吨 22.3 -22.9

氮 肥 万吨 14.2 -21.6

水 泥 万吨 83.4 4.5

石 灰 万吨 15.4 -31.3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35.9 9.9

瓷质砖 万平方米 5721.6 1.9

陶质砖 万平方米 1597.1 118.1

钢结构 吨 35614.9 1.4

铸铁件 吨 4366.0 0.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94.0 9.5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976.7 -1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67252万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3450907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91681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90553万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税962766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182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1645万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606232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8653万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0家,完成总产值69663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2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67217万元,增长38.5%;民间投资459829万元,下降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1935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投资456048万元,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724612万元,增长16.5%。工业技改投资132452万元,下降28.1%。

图4 2018年~2022年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909万元,比上年下降63.1%。其中,住宅投资33909万元,下降63.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43966平方米,增长2.1%;房屋新开工面积260003平方米,增长108.3%;商品房销售面积169813平方米,增长3.7%。

五、能 源

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661.1万吨,比上年增长3.6%;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592.1万吨,比上年下降0.8%。

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42.8亿千瓦时。第一产业用电0.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7%;第二产业用电38.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9.3%,其中,工业用电37.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2.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4%。

六、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0.2%。按销售单位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37657万元,增长0.1%;零售业零售额272165万元,增长0.2%;住宿业零售额2824万元,增长0.1%;餐饮业零售额89047万元,增长0.2%。

图5 2018年~2022年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767万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进口3345万元,增长60.7%;出口4422万元,下降30.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077万元,比上年下降74.9%。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总量1997万吨,比上年下降1.3%。公路货物周转量7068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6%。全年公路旅客运输总量27.6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18781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41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7%。订销报纸460.5万份,订销杂志10.7万份,邮政快递业务量16万件,发送信件1万件。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6.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860914万元,比上年增长4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049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税收收入181470万元,增长5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1815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城乡社区支出89923万元,增长215.7%;交通运输支出58620万元,增长68.3%;住房保障支出14083万元,增长42.9%;卫生健康支出35301万元,增长32.9%;教育支出62765万元,增长1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946万元,增长11.9%;节能环保支出28951万元,增长7.1%;农林水支出62793万元,增长4.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417万元,增长4.0%;科学技术支出5459万元,下降17.5%。

图6 2018年~2022年

全县财政总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7 2018年~2022年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44604万元,比年初增加544011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05518万元,比年初增加425252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55642万元,比年初增加353349万元。

全年保费收入76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488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9340万元。

九、教育和科技

全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11550人,教职工1708人;职业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2291人,教职工224人;小学44所,在校学生14002人,教职工1392人;幼儿园83所,在园幼儿8718人,教职工63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0人,教职工21人。

2022年,全县高新企业22家,28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晋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县科技研发专项资金740万元,涵盖全县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业、农业、农林文旅康、乡村振兴产业等各个领域的30个项目。全面深化省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增市级星创天地2家,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3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8个,涵盖工业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农特产品开发等多个实用技术领域。

十、文旅、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座。全年组织免费送戏下乡94场。举办了迎新春美术作品展“书香阳城 濩泽丹青”“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大型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汇编了《英雄阳城—红色文化遗址资料选粹》一书。创作推出了以“世界读书日”“暑期学子家乡游”“旅游局长说旅游”“森林旅游节线路展示”“大美森林 悠然阳城”等系列主题短视频进行宣传,传播率、点击率超50万。

年末全县A级景区共13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8家。

全县各类体育场地1317个,体育场地面积15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7平方米。全年共组织16项县级体育赛事,1项省级赛事。举办了传统武术、气排球、围棋、毽球等体育进校园50场次。补充完善了29个村体育器材。

2022年末县乡村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4个,卫生技术人员2868人,其中乡村医生568人,医师787人,助理医师208人,编制床位1790张,实际开放2170张。村级卫生所达标率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户数159245户,总人口376926人。常住人口345973人,其中,城镇人口177593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1.33%。出生人口2805人,出生率为8.1‰;死亡人口3972人,死亡率为11.47‰;自然增长率为-3.37‰。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71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31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25元,增长6.7%。

图8 2018年~2022年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9 2018年~2022年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参保58169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611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08560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900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69681人,工伤保险参保73652人,失业保险参保36433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34571.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6.6%,绿地率40.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06天。PM2.5平均浓度上升8.8%。PM10平均浓度上升1.6%。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14.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下降4.2%。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4.04。

全县供气用户11.44万户,供热用户7.3万户。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的比例为99.5%。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13人/亿元。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除注明外,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23-04-21 阳城县统计局 2 2 今日阳城 content_5326.html 1 阳城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