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镇上芹村59岁的农民王和平,从小就痴迷画画,几十年来,无论在家种田、还是外出打工,从未放弃自己喜爱的画笔,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如今,他靠绘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走上了绘画致富之路。去年2月至今,他为网上订单客户创作作品300件,为周边县市绘制乡村文化墙2000平方米,赢得客户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和平不是科班出身,也未参加过培训和接受专业老师指导,能有如此成绩,这得经过多少次失败、多少年历练,才能积淀这样的画功?从始至终的热爱,53年的坚持,王和平用一幅幅作品给出答案。
王和平与绘画结缘,还得从爷爷的一张画像说起。当时他只有6岁,爷爷已经去世,家里只有一张2寸的黑白免冠照片。他目不转睛地观看一位江湖画师作画两个多小时,却觉得画像不够像真实的爷爷,于是年幼的他决心要自学画画,立志画出真实的爷爷。
由于家里贫穷,王和平一开始只能采用在山上挖的石笔来作画,看到什么就在地上画什么,后来才用铅笔、毛笔来作画。10岁那年,父亲怕他沉迷画画耽误学业,将他的一沓画撕掉,并训斥他以后不许再画画。然而父亲的阻挠并未影响王和平对绘画的兴趣,他反而越发坚持,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偷偷地画上几笔。
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他一直坚持着靠灵感和自己的领悟来画画,他越画越好,终于在18岁那年给爷爷画了一幅画像,父母亲看了觉得十分像,才开始理解和支持他。这是王和平学画画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也更坚定了他坚持创作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王和平到晋东南地建公司当民工,当了一年水泥小工。他白天干活,晚上坚持画画。后来有领导发现他的才能,便把他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打字和出黑板报。在这里他把本职工作和绘画相融合,时常将身边的好人好事采用“绘画+文字”的形式在黑板报和传单上展现出来,赢得工友们的赞誉。
三年后,他开始自主创业,从事油漆、绘画、玻璃彩画、家具漆画等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转行室内装潢和艺术设计,现在已经发展到为网上订单客户画画和为周边县市绘制乡村文化墙,常年培养当地书画爱好者。凭着对绘画的热爱,他从一名农民走上了专业绘画致富之路。
在艺术上的坚持和追求,不仅提升了王和平的绘画技能,更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他的绘画作品以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题材为主,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色彩的掌握让人不禁惊叹。他的作品从传统的中国画、油画到现代的装置艺术和数字艺术等,风格多样,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
在众多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乡村文化墙。他为周边县市绘制的乡村文化墙,记录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了当地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了解乡土文化,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离不开的是手中的画笔,剪不断的是浓浓的乡愁。“我出身于农村,创作的源泉来自农村。我就是农民画家,理应为老百姓创作,为美丽乡村绘景,用画笔留住乡愁。”王和平说。 ·陈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