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7日
第04版:04

清贫耐得始求官

——走进陈廷敬纪念馆

清以正风、廉以养德。为全面推动清廉阳城建设,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县纪委监委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创办《清风徐来》栏目,旨在深挖本土资源,厚植廉洁基因,打造清廉地标,弘扬清风正气,让清廉意识融入濩泽儿女的精神血脉,让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成风化人。本报今天刊发第三期,《清贫耐得始求官》——走进陈廷敬纪念馆,去了解一代名相背后的故事

陈廷敬历任清朝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进入官场五十三年,陈廷敬从不结党营私,不搞小圈子和小团体,埋头干事,尽职尽责,成为一代廉臣,留名后世。

在5A级景区皇城相府,每天早上都会有大型开城仪式,演出的内容为一代名相陈廷敬迎接康熙皇帝的情景。陈廷敬之所以能成为康熙皇帝的肱骨之臣,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皆是因为他一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陈廷敬纪念馆位于皇城相府景区内,于2014年动工修建,占地1000多平方米。馆内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钢化玻璃微缩场景、硅胶人模拟场景、油画等诸多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少年俊才 科考入仕”“翰林清贫 行文重教”“爱民忠君 辅弼良臣”“朝官清贫 廉洁自律”等9个主题展室,生动形象展示了陈氏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和陈廷敬清正廉洁的为人、为官之道!

进入陈廷敬纪念馆,我们开始找寻陈氏家族家风传承的印记,家规中的“清廉自守”成了陈廷敬毕生的信念。生活中,陈廷敬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呼,叫“半饱居士”。据说,陈廷敬任大学士期间,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陈廷敬家里陈设简单,餐桌上也都是糙米小菜,他的朋友就问:你官做这么大,吃的却如此简单,这能吃饱么?陈廷敬却说:忍饥诵书,率常半饱。因此,陈廷敬就被身边的人称作“半饱居士”。

陈廷敬曾说“我自长贫甘半饱”。此话并非虚言,更是他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无论官居高位还是贵为帝师,陈廷敬都不曾忘记自己入仕的初心,始终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谨记为官当为百姓谋福。

清朝初期,河北、山东等地频繁受灾,灾民却得不到及时救治。陈廷敬经过调查,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申报赈灾程序繁琐,耗时长久。一边老百姓水深火热,急需物资救济,一边却是上下申报批复程序过于繁杂,拖时太久,所以造成民怨沸腾。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陈廷敬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请议水旱疏》的奏章,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提出简化赈灾程序的合理化建议,很快被康熙皇帝批准,得以及时执行,救受灾百姓于水火之中,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

改革吏治陋规,惩戒腐败;整肃吏治,以身作则;身为帝师,尽职尽责。陈廷敬的仕途之路虽脚踏实地但也难免经历坎坷,然而,诋毁、构陷并不能摧毁陈相不愿同流合污、清清白白做官的意志。

陈廷敬为官期间,他的亲家张汧为了做湖广巡抚,便投靠当时红得发紫的大臣徐乾学,徐乾学授意张汧贿赂陈廷敬,张汧把陈廷敬身边的大臣都贿赂了一遍,但到了陈廷敬这儿却被严词拒绝。事发后,张汧怀恨在心反咬陈廷敬一口,陈廷敬是百口莫辩。好在最后经过调查,还了陈廷敬清白。

宦海沉浮五十三年,陈廷敬恪尽职守,自律修身,以贤人君子为榜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备受康熙信赖,恩宠不断。但他并没有恃宠而骄,常常如履薄冰,并将勤俭廉洁、乐善好施、济世为民的优良家风传承后辈。在古堡群里的长廊牌上,悬刻着“仁风惠爱”“邸禧骈集”的门匾,无不透露着一股清新高雅的持家风范。儿子从政,他教导儿子不要看重功名利禄,要保持陈家清廉的节操。他特意撰写了《陈氏家训诗》“……百岁光阴易掷梭,痴儿莫得等闲过,起家绍业由勤俭,处事交人贵缓和,酒饮三杯须用止,书攻万卷未为多……”陈氏子弟,有三十八位入仕从政者,却没有一个贪腐之官。

历经数百年,陈廷敬的生平事迹和陈氏家训代代相传、辈辈相守。如今,陈廷敬纪念馆先后被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确立为阳城县廉政教育基地;成为晋城市太岳精神实践中心的现场教学点;被县政府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被晋城市委组织部评为晋城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汲取清廉力量。

清贫耐得始求官,修德立志先守廉。陈廷敬用一生诠释和践行着清政为官、廉洁做人的信仰。他的丰功伟绩为百姓所乐道,他的清风正气长留人间。 ·晨 曦·

2023-04-07 ——走进陈廷敬纪念馆 2 2 今日阳城 content_5205.html 1 清贫耐得始求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