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7日
第04版:04

瞻仰索泉岭烈士陵园

◆赵秋生

暮春四月,陪同友人参观完索泉岭村第一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后,便徒步到附近的索泉岭烈士陵园进行瞻仰。

我们沿着宽阔的乡间水泥公路行至小尖山景区停车场,向西眺望,该烈士陵园的门楼依稀可见。再往前走五百余米,到了“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中条林局项目区”门前,往左拐,沿着百余米长的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便来在了烈士陵园门楼下的小广场。仰视门楼上的七个红色镏金大字:“索泉岭烈士陵园”,便油然而生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之情。细观其门楼,高大庄重。门楼两侧,用青砖围砌半人多高好似古城墙上的垛口,总计二十多个。我们抬步走上了十八级石阶,来到了烈士陵园的主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那棵棵高大挺拔的青松翠柏,和在其衬托下的三座石墓碑和石碑后的三个墓丘。我缓步二十余米走到墓碑面前,从左到右,三座墓碑正面分别这样刻写着:“阳南独立营二十六名无名烈士之墓”“太岳区二十三名无名烈士之墓”“延安抗日干校二十二名无名烈士之墓”。三座墓碑立者署名为: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

我引领友人转到了三座墓碑身后,看到左面的墓碑背面这样记录到:一九四三年反扫荡后期,八路军阳南独立营直属连连长马琪青率二十六名战士驻扎鳌背山北麓青梗岭下的七茬庄,被日寇偷袭,除一人脱险外,其余二十六人均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为告慰英灵,兹将七茬庄烈士遗骨迁葬索泉岭西岭口烈士陵园。铭曰:峨峨中条,盘盘濩泽;抗日志士,一代豪杰。和风潜唱,后人报捷;勒石万古,永思英烈。

带着虔诚心情,我们再看中间的一块墓碑赫然这样记载着: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后期,三名八路军干部带领豫北抗日干校二十位学员赴太岳区参加抗日,路经鳌背山西麓索树庄时,与日寇遭遇,寡不敌众被俘,押至索泉岭村后,三名八路军干部和十九名学员被日军机枪射杀,一名学员被坑杀。当时由于战事频繁,索泉岭村党支部派民兵将23名烈士遗体就地掩埋,为缅怀先烈,告慰英灵,兹将烈士遗骨迁葬于斯。铭曰:中原自古出英豪,学子从戎挺枪刀。血洒中条殉国难,化作红旗万世飘。

一桩桩英勇悲壮的事实震荡我的脑海,我们被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昨天,回到了那个全民参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岁月,眼前仿佛出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置身这片红色热土,我想起刚在阳城县第一农村党支部了解的史实,就在这小小的山村,1938年3月,阳城县第一农村党支部在此成立,阳城县四区工委抗战年代在此建立;1942年5月,晋豫区第三地委也成立于此地;太岳军区17团曾驻扎于该村的西庄庙;1943年春,阳南县政府曾在此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整党整风运动……抗战年代,索泉岭党支部成立后,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建立抗日红色交通站、掩护革命干部、建立抗日兵工厂、开展减租减息、做军鞋筹军粮支援前线、父送子妻送郎参军参战英勇杀敌等,这些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史实与革命斗争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就要离开这索泉岭烈士陵园了,情致至极,我写下了这首《写在无名烈士墓碑》的小诗:几块石碑屹立于山岭之上,松柏之前。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虔诚地鞠躬。曾经——抗战时期多少年轻有为的生命,倒在日本鬼子的枪口。啊——热血渗透贫瘠的黄土,无名烈士碑下,是活着的英灵,却无人知晓他们的伟名。贮立于先烈的墓地,现代人定能读懂:陵园的肃穆,石碑的深刻,碑文的涵义!

2023-04-07 2 2 今日阳城 content_5202.html 1 瞻仰索泉岭烈士陵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