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冶镇古河村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建强“三支队伍”,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双丰收”。
建强“两委”班子,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制定“两委”成员坐班制,实行每天签到签退;实行工作周例会制,每周按照各自分工汇报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坚持副职和主干同等报酬,按照“基础+绩效”的方式发放绩效报酬;“两委”干部正常离职后,根据工作年限享受每年1000—7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
建强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员在平常工作中“戴党徽、亮身份”,2022年以来成立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环境整治等党员先锋服务队3支,党员在疫情防控和防火卡口义务值班值守200余人次,参加环境整治义务劳动300余人次。实行党员党性指数积分制管理,从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四个方面量化考核,实行一月一积分、一季一公示、一年一总结,形成党性指数考核报告,晾晒得分情况和考核等次,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全村81名党员根据身体条件和自身优势,分别设定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护林防火、疫情防控、村务监督、网格巡查等岗位,对照岗位职责每月进行打分,按打分结果比例发放误工补贴。每年“七一”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进行测评,结合测评和积分管理,评议村级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镇级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建强后备干部,集聚乡村治理人才。鼓励回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优秀村民和入党积极分子。为吸引大学生回流,和古河籍应届全日制大学生党员签订志愿服务协议,每月发放1000—2000元的误工补贴,并缴纳意外伤害保险;非党员的应届毕业生参照执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基层工作的接班人。目前已和1名大学生签订志愿服务协议。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后备干部,每半年轮换一次,让后备干部在多岗位上锻炼本领,并选择相互适应的岗位。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古河村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2022年在疫情压力和市场行情的双重影响下,集体经济仍持续增加,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同时,帮助6户脱贫户办理小额贷款,义务办理红白事20余次,树立了文明新风,节约了村民开支。 (元家龙 贾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