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9日
第01版:01

绘就大美濩泽生态新画卷

——“两山”理论“阳城实践”综述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砥砺奋进,成就辉煌。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全力打造“大美森林、悠然阳城”森林旅游品牌,探寻出了一条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绿色生态建设成果斐然

我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观光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这一切国字号荣誉和名片的取得都是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作为植树种草、奋发有为改善生态,大力推进造林增绿、绿色增收、森林资源保护,着力构建“生态美、百姓富、环境优、实力强”的美丽阳城。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提升生态林业实力。坚持“整体有量有彩、节点有能有韵、沿途成型成景”的标准,围绕山上生态保护增绿增量、山间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山下绿色发展招才引凤的发展目标,全力开展“生态阳城”行动。按照点上增景、线上增色、面上增绿的布局定位,综合实施了阳西互通立交绿化、三公园一绿道、裸露地绿化治理、园林地标景观建设、多彩花海工程、凤西生态公园提质改造、荪庄桥——石洼沟桥城市道路绿化、濩泽河县城段一级平台维修改造城景建设等工程;新建和提升了蟒河自然保护区、皇城相府生态园、蟒河山茱萸、寺头蚕桑文化馆、演礼中药材科普园示范基地等9处科普教育基地,成功申报了4个省级林草科普基地。

以依法治林为载体,强化资源管理能力。按照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要求,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县委书记、县长任县总林长,在全县设立林长558名,聘用护林员194名,确保林长制改革顺利开展;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强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确保林地使用规范有序;加大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控力度,科学设置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明确人员实施监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强化对森林病虫害的日常巡查和防治,防治率达90%以上。

以富民产业为抓手,挖掘林农增收潜力。按照“春天是花带、夏天是林荫带、秋天是果带、一年四季都是生物隔离带”建设要求,在太行一号风景线、阳蟒高速和阳云、阳杨旅游公路沿线大力栽植阔叶、灌木和经济树种,在打造重要交通沿线靓丽景观、促进富民增收的同时,形成了一条阻隔火源的生物防火隔离带。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举措,让我县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同时也让阳城生态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被评为山西省首批林业生态县、全省林业六大工程先进单位、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观光旅游名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皇城相府森林康养基地被授予“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鹿鸣谷、花开了·甜蜜小镇、古硒绿源农庄、天马山庄、指柱山庄5个森林康养人家被授予“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人家”。

森林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近日,几段红外线照相机拍摄的金钱豹、褐马鸡、黄喉貂等珍稀动物的视频意外走红网络。画面中,各种珍稀动物在丛林中自由活动,很是悠然自得。“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这儿,都得益于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生态、原始的森林植被和完善的动植物保护体系”,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说。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2%以上,境内有猕猴、大鲵、麝、金猫、金雕、金钱豹、黑鹳和山白树、领春木、青檀、兰草、山萸树、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是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

阳城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北依太岳,南俯中原。境内山围似障,翠叠如屏,河流纵横,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华北地区生态资源集锦荟萃之地,分布有种子植物882种,野生动物285种,鸟类214种,兽类43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8种。我县境内植被丰茂,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全县国土总面积287.8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34.5万亩,森林覆盖率46.63%,森林蓄积310万立方米;全县林地面积达165.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63%,林木绿化率达51.43%。

围绕“山上生态保护增绿增量、山间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山下绿色发展招才引凤”的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还始终把植绿增绿护绿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引擎,全力开展“生态阳城”行动;以“公园城市、精致山城”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前提,不断加快县城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城市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县城“金边银角”,通过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的方式,不断增加群众身边的小微绿地,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肺”活量,提升了城市“颜值”和“品质”。同时,充分利用环县城绿化建设成果,投巨资在环县城周边精心打造了骏马岭、阳高泉 、东坡头、虎头山、美韵、凤西六大森林公园,并通过城市绿道把六大森林公园串珠成链,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靓丽景观,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668.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5%,绿化覆盖率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

特色地貌景观

精彩纷呈

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的横河动感骑栖小镇,受到了游客的广泛青睐,成为了绝佳网红打卡地。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游客小王已经连续两年带孩子到这儿避暑休闲。“在这里,可以带孩子踏上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析城山踏青赏月、近距离感受丹霞地貌的神奇瑰丽、走进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精彩刺激的骑行泵道上自由驰骋。总而言之,在这里我和我的家人感觉每天过得都很快乐很惬意。”

横河动感骑栖小镇位于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上,这是我县近年来精心打造的一个以山地骑行为主题的文旅康养特色小镇,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横河精品片区的核心片区和牵引工程。小镇依托横河镇境内的高山、峡谷、河道、草地、丹霞等特殊地貌资源,以“北方最美山地骑行线路”“产业最全山地骑行小镇”“国内首个全智慧化管理骑行线路”为目标,整合区域内的山、水、林、舍资源开发文旅康养业态,将在太行、太岳、王屋三山交汇处打造占地近300平方公里的运动康养板块。

受到游客和市民追捧的还有刚刚恢复正常运营的蟒河景区。在这里,猕猴嬉戏于山水丛林之间,或行动敏捷爬高上低,或憨态可掬模仿人类动作;在这里,可以爬山远眺,欣赏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等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可以流连于山水之间,看珍稀的动植物、赏形态迥异的瀑布和溪流,感受原生态的山水之乐。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水上摩托艇、水上飞人秀、湖上泛舟、水上垂钓等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也是一应俱全。凭借原生态的森林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清凉宜人的气候,蟒河景区成为了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避暑的首选。今年景区刚刚恢复运营三个月就有20000多人纷至沓来。蟒河景区总经理苗志新说,“我们景区整个夏季气温稳定在22摄氏度左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更是达到了每立方厘米25000个左右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形象地说在我们景区空气就是良药、呼吸就是治疗。”

近年来,我县坚持“扬品牌、举龙头、联全域、瞄市场、促改革、优环境”六措并举,推动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作为一条“铁律”,坚持全县一盘棋,文旅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将城市与村庄、山水与田园、文物与文化、民居与民俗纳入文旅发展大盘子,突出空间的立体性、平面的协调性、风貌的整体性、文脉的延续性,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阳城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精准定位文旅品牌、文旅功能、文旅产业,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四区”为主的空间布局,打造精致山城、美丽乡村不同类型景观样貌,优化“悠然阳城”多彩旅游空间,夯实全域旅游意象基底,形成全县文旅开发建设一张蓝图,引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森林康养旅游方兴未艾

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树木葱郁、民风淳朴。重峦叠嶂的青山脚下,李圪塔艺术康养小镇沐浴在阳光、蓝天、白云之下,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2021年3月,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了“画家圪塔”艺术康养小镇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艺术、文创、养生、观光、旅居为一体的康养艺术小镇。2022年6月17日,小镇一期刚刚投入运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和国内10多家专业院校就陆续将李圪塔确定为写生基地。“艺术康养小镇”的建成,也让老百姓的口袋逐渐鼓起来了。70多岁的村民达锁贵开了个小卖部,他说:“每天来村里观光休闲的客人有一两百,人流客流量大了,我的生意红火多了!”

李圪塔艺术康养小镇只是我县依托独特优质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精心打造的18个特色小镇和高品质康养民宿中的一个。我县有120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和集“山水田林湖谷”于一体的南太行风光;有祖宗留下的1040处古堡、古民居、古院落;有先辈创造的远古文化、商汤文化、大爱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资源。立足三大优势,我县在全县域规划布局文旅产业,提出“悠然阳城、康养胜地”的品牌定位,实施“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和“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的“四全四游”发展战略,坚持做精“山水游”、做活“古堡游”、做特“乡村游”、做亮“红色游”,致力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倾力打造“全国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原市民旅居后花园”“夏养山西康养山西首选地”。

为了把各个景区串珠成链,我县还进一步优化旅游交通环境,规划建设了小循环、大循环旅游交通线,形成了县乡路、乡村路、旅游路和城市绿道、田园绿道、风景道四通八达、环环相连、驿站配套、标识清晰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目前,已建成环县城40公里城市绿道、76公里“中国农业公园”景观绿道、98公里磨董乡村旅游风景道、35公里北留润城循环旅游路、100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12.6公里的可乐山观光小火车,并开通了旅游城际大巴。

在此基础上,我县依托独特优质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优选“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古堡周边、A级旅游景区周边、县城近郊等区位好、人文自然条件好、底子好、组织强、品牌好、空间足的18个村,打造以休闲度假、康复疗养、避暑度夏、运动健身、书画写生等为主题的康养特色主题村落和高品质康养民宿。

如今的阳城,已建成1家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旅游景区,发展了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太行人家”7家、农场农庄26家、农家乐1500多家,开发出相府蜜酒、析城山小米、曹馍馍等旅游商品。2021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敞开心扉“森”呼吸,拥抱自然“林”距离。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中,阳城儿女正一步一个脚印把绿水青山的宏伟蓝图变为生动实践。

· 张 凯 ·

九女湖风光 张语宁 摄

2022-09-19 ——“两山”理论“阳城实践”综述 2 2 今日阳城 content_4014.html 1 绘就大美濩泽生态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