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在通义侯氏家谱里记载,通义侯氏家族里曾有不少名人,举人、进士、驸马、元帅、太常博士、烈女义士的故事代代流传。加之父母一生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简单平凡而富有哲理,在无形中耳濡目染。
做人要诚实 做事要认真
我的父亲对子女比较严厉,我们做儿女的一般不敢和他说话。我的母亲是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而放弃公职回到乡村的。母亲常常告诫我们要老实做人、认真做事、不可虚荣。由此我们姐弟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认真为本。换言之就是现在讲的“求真务实、说真话、办真事”。母亲的话现在也影响着我们姐弟在工作上和做人上凡事都要追求真实,制止弄虚作假的现象。
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顺那对别人也好不到哪里”。这句话小时候母亲不知对我们姐弟说过多少次。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我们姐弟四人小时候都是姥爷姥姥带大的。二老年岁大了,虽说身体还比较硬朗,但母亲几乎每天都要去看姥姥姥爷。母亲说:每天去看看父母她就放心,老人们不图子女什么,年岁大了能看见子女常常在身边就高兴;如果老人生病了就更应该照顾好。用母亲的话讲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人生要勤快 累了有奔头
母亲是一个勤快的人,身上总有使不完用不尽的劲。在儿时的记忆中,母亲养蚕、养鸡、养猪、绣枕头、剪纸、面塑、纺花织布、干农活等无所不能。曾是县文工团演员的母亲还常常在劳作之余给乡亲们不时唱上一段,调节一下气氛。母亲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累点,但活着有奔头。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也学会了勤劳。
做人要严格要求自己
小时候家里的规矩很多,父母常常说做人要有规矩:客人来访要有礼貌;吃饭不能抢着吃,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跷二郎腿;不能用筷子敲盘碗;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大人不动筷孩子不能动等等。虽然规矩多,但正是有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让我们茁壮成长。
人生要不断学习 从思想上提升自己
父亲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每天工作之余,总是拿着书本学习,不时在上边圈红划线,并将重点记在笔记本上,还写下自己所思所想,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父亲去世多年,我至今还保存着他在世时所留下来的书本和笔记。每每看到它们,就会想到父亲的话: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一个好脑袋不如一个烂笔头;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只有不断从书本上学习,才能从思想上得到升华等等。在父亲的影响下,我现在还坚持着记工作笔记和学习的好习惯。同时用十年时间不断收集通义历史文化资料,于2018年9月28日个人投资建起了通义村历史文化记忆馆暨廉政教育馆(也称中华义文化馆),将通义2000多年的历史呈现,为书香阳城添了些砖瓦,尽了份责任。
一个人的修养与家风有着很大的关系,好修养不是一时装出来的,而家风良好的根基就是文化。
耕读传家风,书香世泽长,我县清代就有“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美谈和“风高五属 名列三城”之美誉。现在又提出建设“书香阳城”,打造“全国书香县城”的目标。我想,家风家教也是“书香阳城”的另一种文化体现,家风家教是根植于社会家庭细胞中的书香文化,好的家风是一种正能量,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建设。 ·侯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