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要改善,交通来开路。“十三五”期间,我县以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交出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驾岭乡园河村距离乡里大约五公里左右,地处山区,没有主要交通道路经过,导致原来村里没有公交车,村民出行只能步行或者搭车到乡里买东西。“十三五”期间,我县实现“城际、城市、城乡、乡村、旅游”五级公交全覆盖,村里开通了一趟到乡里的公交车,定时定点发车,极大地方便了村里群众的出行。
优质的服务、实惠的价格让公交事业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的困难,赢得了称赞。“十三五”期间,我县环县城路网改造逐步完成,疏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也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增加了动力。
“十三五”期间,全县交通运输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努力构建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五年来,先后完成公路新改(扩)建1185公里,完成公路建设投资86亿元。
高速公路方面,阳蟒高速建成通车运营,打通了阳城人民南下中原的高速通道;晋阳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阳运高速列入国家高速路网规划,县域高速“一纵一横一环”望眼可期。旅游公路方面,磨董“美丽乡村”连线旅游路、阳杨线道路改造、横河至小沟背旅游路、北留润城片区旅游道路提升工程、中国农业公园循环路相继建成;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阳城段快速推进,南部片区旅游开发步入“快车道”。城市路网改造方面,滨演连接线、环县城路网一期、阳西互通立交桥、析城大街改造建成通车,县城交通实现由“堵”到“畅”;桑田大道建设项目(阳高泉至张峰城市道路)成功签约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路方面,完成800公里县乡公路改扩建、建制村通硬化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养护提质工程等乡村建设,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8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圆满收官。运输出行方面,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县级客运中心站(城市公交站)建成投入使用;“城际、城市、城乡、乡村、旅游”五级公交133条线路实现“一元制一体化”无缝换乘;城市公交、巡游出租全面更新为新能源纯电动;网约出租、定制客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递次开通;网上购票、扫码支付等智能信息化应用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十四五”,我县将以打造晋豫省际交界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统筹城乡运输服务协调发展,提升运输服务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为县域经济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按照“先补短板、再提质量”的思路,在铁路方面,我县将重点实施公路提档升级、打通出境口、拉大路网结构、连通村组道路、提升运输服务等工程,积极推动晋城至侯马高速铁路尽早实施;探索研究晋城东至沁河古堡群旅游轨道建设方案,力争列入市省规划。航空方面,推进阳城通用机场建设,打造“通用航空基地”。高速路方面,协助实施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推动阳运高速开工,早日实现主城区环城高速闭环。国省干线方面,推动晋阳一级路、省道阳济线建设改造,规划研究S233阳城至杜甲、S372阳城至古城(阳城-西哄哄段)、S367高平至南唐(阳城境内段)等公路县道升省道方案,全面改善跨区交通承载力。出境路方面,打通县域周边出境口通道,实施马寺线延伸(寺头张家庄接沁水县郑庄镇)、董封临涧旅游路(董封临涧接沁水县土沃乡)、蟒河押水至水洪池段等出境通道建设,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旅游路方面,完成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阳城段主线和湘峪三都古城至皇城相府旅游公路建设;启动实施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阳城段泥河至黑龙背、横河至次滩两条支线建设,织密“快旅慢游”的公路网络。农村公路方面,持续实施桑田大道、八芹线、阳店线上芹至固隆段、嘉阳线清林沟至汉上段、环县城路网、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等一系列公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乡村公路改造工程,实现农村公路提等升级,全面满足百姓出行。客运场站方面,依托阳城东(在建)和阳城南两个高速出入口,规划建设阳城东、阳城南客运公交场站,完善客运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换乘需求。物流方面,完善八甲口物流园区及物流枢纽建设,新建安阳园区、演礼新区物流基地,推进现代物流、配送业发展。
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支撑、以农村路网为基础的“骨架清晰、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衔接顺畅”交通网络,公路、铁路、通航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形成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县转型出雏形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当好先行。
·记者 路晋龙·